染發劑致癌嗎?幾十塊和幾百塊的染發劑 究竟有啥區別?
1、染發劑究竟會不會致癌?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有研究者展開研究:1963年,有研究發現美發師易患膀胱癌;1971年,英國學者提出染發劑能使婦女患乳癌的機會增加;1977年,美國學者證實,美發師患肺癌的機會較高;1978年,專家報告說時常染發的婦女淋巴球染色體斷裂的較多;
在此之后,陸續有回顧性研究發現,使用永久性染發劑會增高患膀胱癌、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和腦癌、星形細胞瘤、腦腫瘤等疾病的風險。
但染發劑,尤其是永久性染發劑,真的會致癌嗎?
事實并非如此。上述研究僅僅是說染發劑會增加患某種癌癥的風險,且在研究中并未排除其他致癌因素,因此這些研究并不能證實染發劑與癌癥的發病具有正相關性。《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在2005年刊發了一篇文章,稱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大學的Bahi Takkouche教授及其合作者對已發表的研究進行mata-分析后,發現染發劑并不增高膀胱癌或乳腺癌風險。
2020年,全球醫學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針對12萬名研究者長達36年的隨訪研究表明,個人使用永久染發劑與大多數癌癥發病風險和癌癥相關死亡風險之間未見顯著相關性。研究中提到,哪怕是36年間染發次數超過200次的被隨訪者,也沒有發現使用染發劑直接誘發癌癥的證據。
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染發劑與癌癥的相關性并不能得到證實。
2、為何會有“染發劑致癌”的擔憂?
這主要是因為染發劑中含有“對苯二胺”這種物質。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又名烏爾絲D,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6H8N2,是簡單的芳香二胺之一,也是一種有廣泛應用的中間體。
對苯二胺與3%濃度的雙氧水反應會呈現黑色;與5%濃度的三氯化鐵反應可呈現棕色。同時,對苯二胺對毛發中的角蛋白有極強的親和力,使得其在氧化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固定顏色,使得染發的效果更加持久。有了對苯二胺的加持,染發劑得以在色彩持久度上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功,但是對苯二胺成分的存在也引發了人們健康憂慮——對苯二胺被列為2017年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三類致癌物。
但是它的危害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定義,第3類致癌物是“現有證據無法分級的物質,動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或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人群研究明確無致癌作用,屬于經過研究基本沒有致癌危害的物質?!?/p>
你會發現,茶和咖啡等身邊的常見物品其實也赫然在第三類致癌物清單中。
所以對苯二胺的致癌性不用過度擔心。
我們國家對于對苯二胺在染發劑的劑量有嚴格要求:容許濃度不得超過6%。因此,對于正規廠家出產的合格染發劑,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憂其致癌性。
3、幾十塊與幾百塊染發劑有什么區別?
市面上的染發劑款式多樣,價格也從幾十塊到幾百款不等,但是價位越高的染發劑就越好嗎?其實并不是。市場上染發劑大致可以分成四類:植物性染發劑、金屬鹽類染發劑、直接性染發劑和永久性染發劑。
1、植物性染發劑
植物性染發劑是正在研究開發的新型染發劑,主要成分為植物或其萃取物。但它其實是將染色分子直接附著在毛發表面,很難持久。
2、金屬鹽類染發劑
主要原料是醋酸鉛。
優點是著色度好,色彩保持時間長。缺點是鉛作為一種可進入人體的有害物,已被很多國家列入禁用物質清單。
3、直接型染發劑
直接性染發劑可以分為:暫時性染發劑和半永久性染發劑兩種。
暫時性染發劑所用染料的分子很大,不會滲入頭發纖維內部,通常只是暫時黏附在頭發表面,來達到上色效果。與永久性染發劑不同,半永久性染發劑所用染料不需經過氧化作用就能通過毛發的表層部分進入到發質中而直接染發。直接性染發劑的優點是安全,對頭發的損傷小;缺點是顏色維持時間短。
4、永久性(或氧化性)染發劑
永久性染發劑一般都是化學合成的,由中間劑、偶合劑和氧化劑構成,主要成分包括:對苯二胺和雙氧水永久性染發劑主要是利用對苯二胺的氧化聚合反應產生大分子色素,從而達到染色固色的效果。
我們上面一直在探討的染發劑就是永久性染發劑。永久性染發劑是廣泛使用的染發劑,占有大約80%的市場份額。在選擇染發劑時,要注意甄別產品的成分表。
市面上很多宣稱自己的植物染發劑的產品往往只是在染發劑中加入了植物提取物,并沒有改變自己含有對苯二胺,甚至某些重金屬成分的本質。同時,有些植物染發劑添加的植物成分復雜,種類多樣,還會增加過敏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一些主要針對長輩們進行宣傳的“一洗黑”產品,本質上仍然是染發劑。這些產品可能會比染發劑帶來更多的危害:一是很多“一洗黑”產品不是正規大品牌生產的,自稱為洗發露的“一洗黑”產品,大部分未取得特殊用途化妝品批準文號(“國妝特字”),產品質量堪憂;二是這些產品往往要求很高的使用頻率,頻繁的使用往往會增大過敏以及身體損害的風險。
文章摘自網絡,侵刪
同類文章排行
- 它被稱為“生態癌癥”,如今有望“華麗轉身”
- 柳葉刀子刊:不粘鍋、化妝品中這種物質,或大增甲狀腺癌風險
- 中國癌癥篩查現狀
- 《柳葉刀》:成人原發性腦腫瘤的治療你了解多少?
- 為何多數癌癥一查就是晚期?早期這6個跡象,又有多少人當回事?
- 這7種常見慢性炎癥,可能成為癌癥的幫兇,“趕跑”炎癥需要這樣做
- 肝癌轉移是否可以治療?新研究為轉移期患者帶來希望
- 以現在的醫療水平,癌癥到底能不能治好?
- ESMO 2023:兇險乳腺癌新克星抵達戰場?|三陰性乳腺癌|
- 我院食管癌團隊實現食管癌治療新突破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